新闻资讯
携手共进,合作聚集,国际创新协同区驶入发展快车道
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吸引海外人才的聚集地……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众多科创企业在此汇集,一批科技创新型平台在此成立,充分承接顶科论坛不断扩大的“溢出效应”,努力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策源地”。
国际创新协同区规划总面积约6.95平方千米,共有三个板块,分别是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和科技创新城社区。
科创总部湾
科创总部湾区域位于滴水湖岸边,提供滨水商务空间,地块北至环湖南一路、东至南港大道、南至环湖南二路、西至海港大道,与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滆湖相望,紧邻港城广场等生活配套,并与顶尖科学家社区等重量级社区单元相连。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入驻了科创总部湾,如负责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网络安保工作的安恒信息。
上海安恒时代信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14日,于4月21日入驻国际创新协同区,安恒信息以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智慧城市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及工业互联网安全五大方向为市场战略。安恒信息将在科创总部湾建设长三角企业总部,打造一站式工业互联网服务云基地、数据安全岛基地、全球网络安全保险基地、长三角信创研发运营基地,形成“一总部四基地”,积极打造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图片
此前,在国际创新协同区全面启动仪式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张彤介绍,国际创新协同区聚焦发展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前沿科技产业,加快集聚总部经济,以制度创新引领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在国际创新协同区这块飞速发展的土地上,已有中微、润泽科技、君旺、智迈德、锦源晟、爱登堡等23个总部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顶尖科学家社区
顶科永久会址项目同样是国际创新协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和临港集团共同建设,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将进一步助力顶尖科学家在沪集聚,为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精准的生活文化配套服务,与临港新片区战略同频共振,充分依托上海优势,打造世界级、开放性、现代化、前沿产业集群,为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策源动力。
顶科永久会址将以顶尖科学家需求为核心,以“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为定位,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科技策源地、联通世界的科学创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学组织基地、机制灵活的离岸创新区。
科技创新城社区
对于科技创新城社区来说,则是着力集聚培育一批科创功能平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科创孵化服务、跨境研发服务,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跨境数据与数字经济和海洋特色经济。
其中,科技创新型平台是国际创新协同区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全球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载体,是面向产业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新型研发与转化组织。
目前在科技创新城社区已落地第一批6家,第二批(含培育)8家科技创新型平台,聚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跨境数据等重点产业领域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临港新片区科技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首批平台中“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由美国工程院院士、原GE全球副总裁陈向力院士领衔,由GE中央研究院整建制团队构成核心研发班底,团队中16名成员都是德国亚琛电力电子专业毕业。成立两年多以来,平台与多家上下游伙伴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华大半导体共建了“功率芯片联合实验室”,并协助华大半导体测试和封装了最新一代国产功率模块驱动芯片。
同样的,科技企业也尤为看重海内外人才集聚和国际创新网络节点功能。临港海洋创新园内的上海川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闪存阵列(All-Flash Array)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核心团队也非常国际化。
上海川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梁婷介绍,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英国剑桥大学,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目前,公司围绕闪存研发已取得超过40件中国和美国直接落地的发明专利,专利权项总数超过600项。公司产品也已经率先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教育医疗、邮政系统私有云服务等领域获得场景应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逻智能”)也同样闪烁着属于它的光辉,在国际创新协同区与临港科技城的帮助下,星逻智能在前不久成功入选“毕马威”,斩获“金翼奖”,而星逻智能联合创始人之一的肖素枝也在今年,获得了上海市五一奖章。
目前,国际创新协同区在建项目37个,总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一个集聚海内外人才协同创新的基地初具雏形。而为了保障人才享有高品质生活,顶科社区配套住宅已经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85.9万平方米。
明年,国际创新协同区还将出让住宅土地39公顷,总建筑面积93.7万平方米,同步建设中小幼学校等民生保障项目和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为开展国际创新协同区的人才提供全方位的配套保障,让国际创新协同区成为“海内外创新人才汇聚地”“国际创新协同区首选地”“产城融合示范地”“高品质生活共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