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资讯|科技创新成为浦东“聚宝盆”
越是在新常态下,越要走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向科技创新要红利。对走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前沿的上海浦东新区来说,科技创新尤为重要。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战场的浦东新区已经率先尝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2016年浦东新区工业投资止跌回升,全年完成296.81亿元,增长6%。其中“三大三新”(电子信息、汽车、成套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民用航空)产业投资225亿元,增长5.5%,占工业投资76.1%。全年工业总产值9283.15亿元,增长2.7%,增幅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三大三新产业产值增长3.9%。
“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浦东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突破口。下一步要加大科学装置建设力度,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在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上实现突破。全区要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功能性平台,建设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勾勒出浦东科技创新的蓝图。
让“钱”变“纸”,张江汇聚全球资源“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让“纸”转换“钱”,临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当下的浦东,一条科技创新的良性“生态链”已悄然形成,正引领浦东经济发展再次创造“奇迹”……
“纸”变“钱”:点石成金在临港
2016年7月15日,“要聚焦再聚焦临港产业区,打造政策倾斜、要素集聚、面向未来的上海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在十届上海市委十二次全会报告中格外显眼。
而全会召开一个月前入驻临港科技城的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在破题“如何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这家由上海交大与临港管委会联合发起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具有共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政府智库三大功能。“研究院来到临港后,我们不希望它成为学校实验室的搬迁,而是一种延伸。”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习俊通说,“智能制造研究院在临港能向社会招聘各类人才,为大学教授组建混合型团队。
目前,智能制造研究院在临港产业区获得了6万平方米厂房,其中3800平方米厂房用于制造燃料电池,将形成每年50万套产能,目前已经和上汽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即将投入实际生产。“交大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有10年科研积累,如今到了可以产业化的阶段,而临港为我们提供了产业化平台。”习俊通表示。
当前,一批关键项目和功能平台项目纷纷落地临港,新能源汽车、燃气轮机等国际产业前沿的重大项目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用电气智能制造和再制造创新中心、大陆激光与再制造研究基地顺利落地。2016年临港地区工业总产值完成716.8亿元,同比增加9%,落地产业项目投资总额为100.3亿元,完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
接下来,临港产业区将全面拉开建设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建设的序幕,启动临港产业区、临港科技城、临港创新创业带,并在美国建立海外科技发展中心等7条线路的行动方案。“未来我们将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布局、重要机制,大力发展建设功能性、创新型的共享资源的服务平台。重大项目包括高校科研机构、院所、大型集团和临港联合组成发展平台,建设新兴产业的加速器,解决科技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引进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央企与其他大集团一起建立六大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大企业建立大集团,引进标杆性、龙头性项目落地示范,进一步形成产业的集群。”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说,“要抓好重点布局。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和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城市功能、对配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导入产城融合项目,既要发挥临港新城的先天优势,也要发挥我们产业区的资源导入。还要以投融资为突破口,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钱”变“纸”:全球智脑聚宝张江
在全球科技创新翘楚通用电气(GE)的全球研发团队中,“中国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王牌军”。以医疗行业昂贵的CT机为例,博睿CT机是GE医疗为了中国市场而开发,并且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它有着更小的工作体积、简化了机架、剔除了那些多余的设计,因此它的售价不到同类型进口产品的70%。如今,这款专为国内市场研发的CT机,更是热销到了其他新兴市场,甚至还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
事实上,GE中国研发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初几年中,主要的发展策略是本地化。通过将欧美市场上行之有效的技术转移到中国,更适用于中国用户习惯。在后来发展的7、8年中,中国研发团队在实践中发现更多是需要重新设计的部分,设计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GE现象”在张江并不是个案。为更好地发挥浦东跨国企业资源集聚优势,服务支撑张江创新创业发展,浦东新区引导跨国公司、大企业等建设开放型创新基地。2016年10月,张江管委会还正式启动运行张江建设跨国孵化平台。如今,张江不仅是上海的张江,也是全国的张江,全球的张江。
“目前,张江园区拥有跨国公司研发总部50多家,外企研发机构近200家。参与跨国孵化平台建设的机构有12家:GE、博世、陶氏、IBM、Plug&Play、亿贝、霍尼韦尔、微软云暨移动孵化器、英特尔机器人创新中心、阿里巴巴创新中心、海尔、蘑菇云。平台目前服务企业(项目)180余个,部分项目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较好,相继获得了风险投资支持和商品订单。”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付军介绍。
除了跨国公司参与科创建设,浦东新区还引导大学和研究院所等设立孵化器,俄罗斯理工大学、清华启迪科技园、上海交大科技园、MIT校友会、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都是张江的合作伙伴。同时,浦东还持续推进优质海外创新资源的落户发展。开展离岸基地运营模式调研、借鉴相关运营经验,并在调研基础上制定离岸基地相关支持政策,尝试新的突破。
数据就是成绩单,2016年浦东新区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14005件,其中发明专利535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3.6件。截止2016年底,新区共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80家,孵化面积7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700家,累计毕业企业600多家。新区共有36家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占上海市28%。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