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临港集团 临港集团
  • 首页 首页
  • 园区概况 园区概况
  • 园区服务 园区服务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 园区新闻
    • 园区公告
    • 资讯动态
    • 视频中心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
    • 企业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
    • 社会责任

  • 临港集团网站群 临港集团网站群
    • 临港集团官网
    • 临港新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
    • 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
    • 临港产业区
    • 临港奉贤园区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 临港现代物流
    • 临港航空
    • 漕河泾开发区
    • 临港松江科技城
    • 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
    • 智创 TOP 产城综合体
    • 临港南桥科技城
    • 临港康桥商务绿洲
    • 临港金山枫泾园区
    • 临港新业坊
    •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
    • 临港遵义科技城
    • 临港控股
    • 工投公司
    •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 首页
  • 园区概况
  • 园区服务
  • 新闻资讯
  • 关于我们
  • 信息公开
  • 临港站群
  • 园区新闻
  • 园区公告
  • 资讯动态
  • 视频中心
  • 企业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
  • 社会责任
  • 临港集团官网
  • 临港新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
  • 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
  • 临港产业区
  • 临港奉贤园区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 临港现代物流
  • 临港航空
  • 漕河泾开发区
  • 临港松江科技城
  • 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
  • 智创 TOP 产城综合体
  • 临港南桥科技城
  • 临港康桥商务绿洲
  • 临港金山枫泾园区
  • 临港新业坊
  •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
  • 临港遵义科技城
  • 临港控股
  • 工投公司
  •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资讯动态
园区新闻 园区公告 资讯动态 视频中心
园区新闻 园区公告 资讯动态 视频中心

国际创新协同区入驻科技创新型平台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促进科研成果实现从“1”到“10”

2022-06-18
分享至:

当高校或科研院所从0到1的研发成果出来之后,如何让其能够尽快且能顺利地实现从1到10的成果转化?在临港新片区,这一问题已经由14家科技创新型平台给出了答案。

 

 

自2020年9月认定首批6家科技创新型平台以来,临港新片区至今已认定了14家科创平台。这些平台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共性技术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等为主要目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动着临港新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平台转化出17家项目公司

 

 

 

在位于临港国际创新协同区的创新魔坊,一栋栋闪耀的大楼顶端,分别挂着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型平台、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型平台、复旦产业化科技创新型平台、朱光亚战略科技创新型平台、电力电子研究院科技创新型平台等一众平台的名号。

 

 

 

日前,记者走进其中的一家——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型平台。在总共三层的办公空间里,研发人员们正在忙着做不同项目的研发,其中一处空间,还展示着该平台与不同企业合作的科技研发转化成果。

 

 

 

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型平台副总经理赵勇介绍,智能制造平台是首批上海市级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一直围绕四方面在推进工作,即共性技术的研发、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咨询与培训以及孵化成果转化。

 

 

 

“如果高校实验室里的基础性研发成果是从0到1,那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做的事情,就是实现从1到10,通过对研发成果进行测试、完善,使之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最终实现成果的转化。”赵勇说。

 

 

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型平台一直在为此努力。在共性技术方面,平台围绕智能感知、智能作业和智能管控,有十几支研发团队在开展相关的研发和转化工作。同时,平台在努力参与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还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最重要的是,该平台利用自身研发成果,遴选出其中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实现转化,使之进入市场、进入企业的应用。

 

 

赵勇介绍,目前智能制造平台在临港已经落地转化17家项目公司,一部分给战略产业提供支撑,比如为中航商发、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企业提供专业测试和核能装备;另一部分是围绕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氢燃料电池、新材料应用等新兴产业领域,孵化出一批项目或企业。

 

 

“未来,我们还会围绕研发和转化两大块,引进更多的新兴技术,希望在平台的支持下能够孵化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成果,推进转化。同时,也在推进跟国际上比较高端的机构开展国际协同创新合作,为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精密测量和加工以及质量工程方面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以及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赵勇说。

 

 

 

更多平台为产业带来推动力量

 

 

 

记者了解到,包括智能制造平台在内,临港新片区首批认定的一批科创平台在正式运行一年半后,集中研发办公人员已超过500人,且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实现在重点产业领域促进研发与转化、打造产业生态的功能。

 

 

“功能型、创新型平台是促进技术研发与转化,提供创新公共服务,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及支撑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重要方式,更是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探索。”临港科技创新发展中心部长杨乐说。

 

 

 

因此,在首批认定平台的基础上,现在,又有8家平台成为第二批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型平台。新一批的平台带来了更多的科研力量,聚焦范围也更广,对产业发展也将起到更广泛的带动作用。

 

 

比如,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并集聚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库,提供海洋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研发转化服务,转化孵化、培育一批海洋生物医药高新企业。

 

 

数据流通科创平台和纳米技术及应用(临港)科创平台,则分别聚焦数据流通产业和纳米技术,或是帮助临港新片区形成全国领先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流通与数据产业高地,或是推进纳米技术与应用在高端产业集群中的融合与应用。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孙筱和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未来还将继续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部署和推进更多以创新为导向,服务产业、开放协同的功能型、创新型平台建设,助力新片区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的打造,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

 

 

 

 

 

来源:浦东时报

新闻资讯
园区新闻
园区公告
资讯动态
视频中心
园区新闻 园区公告 资讯动态 视频中心

快速通道

  • 服务查询
  • 意见反馈

点击扫码



电话:021-38298818 021-68286035 传真:021-6828610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15号创晶科技中心T2 5-7层

2017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属 沪ICP备14040083号-13 技术支持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21-38298818
  • 如何到达我们园区?

服务热线

021-38298818

如何到达我们园区?
2017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属 | 沪ICP备14040083号-2
技术支持